草山風。竹子湖雨。金包里大路。
當地人的一句話簡單概述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氣候與人文地理~
DSC_0036.JPG
(圖:擎天崗大草原看七星山)

陽明山原名: 草山。國民政府改名 陽明
草山並非一座山頭,是泛指七星、大屯、紗帽、小觀音山一帶的群山。
清治時期,官府憂慮賊寇可匿於林中竊取硫磺(,故定期放火燒山,加上每年冬天東北季風影響,因此整個山區只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。
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,1950年,蔣介石為紀念明朝 格物致知 學者王陽明,將原名草山的山區改名為陽明山。
森林界線/北降現象
一般來說,臺灣的森林界限約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,而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,海拔約8、900公尺就可以看到,此特殊現象的形成與東北季風有密切的關係。
(*森林界線=山頂的附近幾乎都是由芒草或箭竹所形成的草原,而高大的樹木則大部份生長在某一個界線以下,這種特殊的現象稱為森林界線)
陽明山境內最高點海拔為1120公尺,但園區內卻可觀察到原本生長於2000公尺左右的植物 - 昆欄樹,又稱為雲葉樹。也是因深受東北季風吹拂的低溫雨潮濕氣候影響。

竹子湖雨。
台灣年均降雨量2500mm,是全球年均雨量的2.5倍。 然而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,年雨量多達4000毫米,降雨日數也在190天以上。

金包里大路
古早時代交通部便,金山地區漁獲運送至士林台北地帶的唯一路徑是翻山越嶺,因此金包里大路又稱魚路古道。此路徑最早是原住民狩獵的小徑,後來漢人拓墾種茶、大青(藍染),之後陸續演變成挑磺、擔魚、運材或生活用品的運送要道。
金包里大路的石階寬120公分,中間60公分為穩定大石,兩側30公分為小石塊,階高10公分、深度約30公分,皆為就地取材的石料,是舊清朝時期的鋪設法,可說是考量挑擔人需求的設計。DSC_0029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柯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